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

澳洲--墨累河Murray River






位置:澳洲東南部
長度:3719公里
流域面積:108萬平方公里



墨累河(Murray River)發源於新南威爾士州 (New South Wales) 境內的科西阿斯科山 (Mt. Kosciusko)澳洲最高峰,上游和中游為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 (Victoria )界河,至南澳大利亞州 (South Australia )折向西南,注入南部海洋的恩康特灣( Encounter Bay),長2575公里。如以達令河爲源,全長3719公里。河谷地區盛産小麥和葡萄,並爲重要牛、羊牧區。從河口到阿爾伯里 (Albury )300公里間可通航。上游及左岸山地支流有許多水利設施,以阿爾伯里附近的恆姆 (Hume )水庫最大,面積達 180平方公里。雪山水利工程 (Snowy Mountain Hydroelectric Scheme )為墨累河帶來不少河水,並且促進航運及農業。



墨累河-達令河是澳洲最長的河系,兩河系形成墨累河-達令河盆地,覆蓋 14 % 的大陸。




達令河是墨累河最長支流。全長2740公里,流域面積64萬平方公里。重要支流有右岸的巴朗河 (Balonne)、沃裏戈河 (Warrego )等。水量季節變化大;伯克 (Bourke )以下雨季可通航。沿河有多處水利灌溉設施。




在墨累河注入海灣前,河流會進入水淺的亞歷山大利娜湖 (Alexandrina),然後分為五股到達河口區︰部分河水會直入海中,部分進入庫朗潟湖 (Coorong)。 庫朗潟湖闊約三公里,從河口向東南延伸超過 100公里到達沼澤地帶,但不會在南端與海連接,因此鹽分離河口越遠卻越高。墨累河氣勢磅礡,景色壯麗非凡。碧綠潔淨的河水浩浩蕩蕩,一路流經懸崖峭壁、高大的紅膠樹、臍橙果園和青蔥碧綠葡萄園,才流入大海。




資料來源:





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About 約旦--34~44號的報告主題

34號:目前仍是祕魯…
35號:佩特拉古城
36號:目前仍是祕魯…
37號:死海
38號:死海
39號:
目前仍是祕魯…
40號:佩特拉古城
41號:佩特拉古城
43號:佩特拉古城
44號:死海



2007/10/30 上午11點35分

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

約旦--瓦地倫Wadi Rum



瓦地倫 沙漠Wadi Rum, 阿拉伯語原意為「酒紅色山谷」,據說三千萬年前的大洪水自土耳其南部經敘利亞、約旦河谷、死海、紅海抵非洲東岸,切割出一條大地塹。地塹的岩層中夾有石英、頁岩、礫岩及碎石,由於晝夜溫差極大熱脹冷縮經年循環,加上空氣的水份滲入岩縫內,侵蝕成千奇百怪的形狀。


歷史上,瓦地倫曾是納巴提王國等古文化的領地,留下了許多岩畫和廟宇。現在該地氣候炎熱乾燥,僅有少數貝都因部族(Bedouin)游牧於此。 所以,瓦地倫是約旦最早有人居住的發源地,又是以露天帳篷為家的貝都因部族的家園,對於約旦人而言,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
1917 年阿拉伯大起義期間,英國傳奇人物阿拉伯的羅倫斯反抗奧斯曼帝國的基地就設在此處,使得當地聲名大噪。羅倫斯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幫助阿拉伯人對抗土耳其人,而瓦地倫地勢特別,酷似月亮,所以又稱為「月牙谷」,月牙谷經年被風沙侵蝕,造成無數斷層和碎沙漠,覆蓋著白色及紅色砂土,夕陽西下時風化的石崖與沙漠映著紅色餘輝,加上土壤帶紅,紅沙浩瀚,蔚為奇觀。



資料來源:瓦地倫山谷--探索玫瑰寶藏→http://www.fotop.net/ykiris/200702JORDANd4


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

秘魯--的的喀喀湖


秘魯--喀喀湖位置

的的喀喀湖(Lake Titicaca)位於祕魯和波利維亞兩國之間的科亞奧高原上,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,亦是世界上可行駛渡輪、高度最高的湖泊。的的喀喀湖長176公里,寬70公里,面積達8400平方公里。湖面海拔3810米,水最深處283米。因位於高山,湖水長年是冰冷的。湖水源於安第斯山脈的積雪融水。約有25條河流注入湖中,湖内共有41個島嶼。島上有許多印第安人名勝古跡。


關於的的喀喀湖的傳聞,還有以下三則:傳聞一,湖的中心是太陽誕生之地,太陽之子從湖中到陸地來建立印加帝國;傳聞二,由於湖泊所處的海拔高,以前根本沒有航道通航往國外,但竟發現有外形甚像古埃及尼羅河上的蘆葦船;傳聞三,湖中心的小浮島,住著一群並非印加族裔的烏羅族人(Uros),他們過著幾乎千年不變的原始生活,直至現在。對於太陽之子的傳說根本無從考究,但蘆葦船和烏羅族人,在普諾我們都能一一見證。

遠古之時,一位巨神從一座高山的湖中心帶來世界的文明,這座傳說中的湖泊位在秘魯的普諾(Puno)市,就是南美最大、全世界最高、又可通航的「的的喀喀湖」(Lake Titicaca)。

根據印加人的傳說, 他們的第一個國王 萬高基柏Manco Capac, 和王瑪瑪華高, 是由太陽神在的的喀喀湖上造成,後來他們步行到庫斯科建都, 充滿神話的的的喀喀湖為世界上最高的終年可通行的大湖。

湖上的烏魯斯人 (UROS)浮島, 有十數個,共有居民300多人, 由蘆葦造成, 最大的島, 可住上居民百人, 居民在島上種植, 建學校,賣紀念品, 湖內的魚(KING FISH), 是主要的糧食, 她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., 浮島會隨風向水及水流而到處漂流 。


資料來源:背包客棧→http://www.backpackers.com.tw/forum/gallery/index.php?n=183
新華網→http://big5.xinhuanet.com/gate/big5/news.xinhuanet.com/newscenter/2007-10/03/content_6824535.htm
美洲古文明→http://maya.go2c.info/pe/puno.htm

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

印度--印度菜v.s咖哩


印度菜基本上分為南印菜、北印菜、宮廷菜等。高溫潮濕的南印以米為主食,偏愛含辣多汁的咖哩料理,口味較重,味道較為辛辣。北印料理注重香氣、較少辣味,口感較溫和,以添加乳製品為其特徵,主食以麵類為主,如小麥粉製成的粗圓餅等。至於宮廷菜乃是集合北印與南印的菜色於一身,提高食物與調理過程的等級,可謂印度美食的頂級代表。


正宗的印度餐廳不賣豬肉與牛肉。豬是屬於較污穢的動物,人們不喜歡食用,而牛則神聖,人們不敢吃。因此在印度,羊反而成為主要肉類,但羊肉具有腥騷氣味,蔬菜、魚和雞肉的氣味又過淡,因此印度人將各式各樣的香料加入調理過程中,成就了今日的印度菜。


印度菜相當注重香料的搭配,不同食材有不同個性,印度人將不同種類和分量的香料調配一起,巧妙結合香料與食材,並在搭配香料同時,也講究香料對身體的療效,有如中國食療,例如肉桂有疏通血脈的功效、胡椒與薑可以治寒暖胃除腥等,而印度菜在這方面的細心,常為人忽略。


印度菜的另一個特色是不油膩,譬如說碳烤食物,一定先醃過,讓香料入味,烹調時再去油與皮。另外前菜的顏色如果過重,對印度人來說就不是好的前菜,食物的顏色越自然,代表咖哩越好、食物越新鮮。 最後,印度菜不一定是以右手端碟、左手抓飯。真正頂級的印度菜是有程序的,依序是餐前飲料、脆餅、沙律或湯、然後才進入前菜。前菜一定是碳烤類,跟著是主菜,主菜一定是咖哩類的料理。


咖哩原產於印度,源來自南印度,以南印度的泰米爾話來說,咖哩是「醬」的意思。不過,更多人相信它來自南印度坦什米爾語「醬汁」(Kari),意指綜合各種辛辣香料所製作的料理。


印度沒有咖哩粉或咖哩塊這樣的東西,「咖哩」一詞在當地其實指的是「將各種香料混合烹煮」之意。一般印度人烹調咖哩時,往往料理檯上一字擺開各種各樣的香料,一種抓一點往鍋裡丟,各家皆有其私房味道與秘方。 也有人說第一位做咖哩的人是釋迦牟尼,在印度的傳說中,釋迦牟尼是教導人們使用含香味及辛辣味道的樹木、果實、樹皮及草根來調理羊肉;當人們吃了這些羊肉後,不經意叫出Kuri(指太好、極美之義),此後即演變成咖哩(Curry)的稱呼。


印度咖哩,如今已可視為印度美食的代表,其香氣陳鬱、顏色重、口味變化多,是一般人對咖哩的印象,而絕大多數的人也以為咖哩就是香與辣。 其實正統的印度咖哩不加麵粉,少不了洋蔥,「辣」也不是其重點。溫和、口感多層次、開胃、優雅,才是印度咖哩真正給人的感受。印度咖哩多使用丁香、薑黃粉、芥末子、芫茜子、小茴香與辣椒等香料,並經常在其中添加酸乳酪,使其散發濃郁的口感。另外,印度咖哩也講究食材與配色,例如雞肉用土黃色咖哩,羊肉用咖啡色咖哩、海鮮用茄紅色、蔬菜則用綠色咖哩。綠咖哩是除了香料之外,另外加上菠菜泥做調色而成。




資料來源:心靈之旅--印度→印度美食:

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

渥太華--鬱金香節


渥太華--位置
提到鬱金香,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荷蘭。


不過,從1953年起,每年5月,加拿大的首都渥太華都會舉辦鬱金香節 (Tulip Festival),奼紫嫣紅的鬱金香花朵綻放並隨風搖曳,將整個首都妝點地繽紛豔麗、美不勝收,渥太華成為"The Tulip Capital of North America"- 北美洲最美麗的鬱金香花都!


鬱金香節的由來,有一段溫馨感人的故事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,歐洲各國遭受希特勒的魔爪相繼淪陷,荷蘭王室成員茱麗安娜公主帶著一家來到渥太華避難。戰後在1945 年的秋天,荷蘭王室為了加拿大軍隊解放荷蘭與伸出援手提供安全的避風港,特別贈送了十萬株鬱金香給加拿大,感謝此份深切的友誼。


從此荷蘭王室每年都會空運兩萬株鬱金香給加拿大,主辦節慶的National Capital Commission (NCC)收到這些鬱金香之後,將它們種植在Dows Lake與Rideau Canal旁的花圃。每個展示花圃都由不同捐贈者捐出,所展示的花朵品種和名字也不盡相同。例如渥太華市民醫院前的花圃,種植著荷蘭皇家贈送的鬱金香球莖,因為茱麗安娜公主的第三個女兒瑪格莉特,就是在該醫院出生的。


鬱金香節系列活動,除了賞花,還有音樂演唱會、畫展、街頭賣藝表演、國際鬱金香村、以及以花為主題的展覽及造型比賽。分別在市政府對面的Commissioners Park、Major's Hill Park等地舉行;渥太華的博物館配合節慶,也會推出特展,共襄盛舉;而在Rideau Canal上的鬱金香花船遊行(The Festival's Parade on Water),把節慶帶到了最高潮。



資料來源:新浪部落--寄情多倫多→渥太華鬱金香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