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

地理--宜蘭市民權里行政機關與民眾(人地關係)

我們要報告的是「民權里行政機關與民眾」的關係。



地點是在中華路→農權路→中山路→復興路四條路所圍成的街區。

街區內有:消防局、戶政事務所、衛生所、縣警察局、稅捐處和糧食局。
(緊臨戶政事務所對面,尚有位於復興里的國稅局和自來水公司)

※消防局前之景
※民權聯合里 + 民權里 + 行政區地圖:Map
PS:內皆有標明界線路名。

在第一次去實地堪察的過程中,我們注意到路上的行人、車子和店家的熱鬧程度,由繁榮而荒涼。從宜蘭大學正門出發,在農權路右轉,走至與中華路的交叉口時,已人煙罕至。實地走了一整個街區,觀察其附近相臨的建築,幾乎都呈現一種「冷清」的狀態。


※ 右圖:稅捐處前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→
※下圖:警察局附設的停車場出口處↓

街區內除了行政機關本身,還有一些附設的專用停車場;街區外的周圍,附近沒有什麼住宅區和店面,大多數店家都將鐵門拉下,只有一、兩間小雜貨店是有在營業的。復興路和中山路的另一側才比較有車輛和行人,但商家仍舊不多。


實際再走第二次時,請問了附近的小商店,知道三個情報:


一、那一區因隸屬於行政區,土地為「公有」,不太會出現住宅或民間機構。
二、為了行政作業方便,像是消防隊要出動時,要避免人潮與車輛,因此有和周圍的店面協調過。
三、因為是行政區,一般民眾除了要辦理事務才會來,平時亦不太會經過此區,店面就自然不興盛。


由上述,在幾次的來訪中,無論白天或晚上,除非需要,人們都不太會走至此處。


※農權路上左側,店家繁榮,右側為警察局側門。


白天行政機關多有運作→戶政事務所有定期休假(開門時亦可見民眾進出)、衛生所主要在下午開門、糧食局時常「大門緊閉」、稅捐處屬最正常的運作(人多往那裡辦事)而消防局和縣警局則是隨時待命的狀態。

晚上期間,除了後兩者,其他的機關休息,所以來往的人便更少了。
其實是根本沒人經過......。

※消防局正門口、消防車與警察局



※衛生所、糧食局(農委會),右圖為糧食局目前正提倡的「愛心米食」活動。


※位於衛生所對面、屬於復興里的國稅局和自來水公司。

※這是在那個地區,算是很特別的店。(雖然我們到那裡的時候,它並沒有開門......)









報告至此!辛苦了~
負責同學:B9632019 & B9632031

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

碳交易--溫室氣體與我們

我選的五篇報導如下:


1.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法案首次步入美參議院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8918
2.聯合國最新氣候報告:制訂碳價 可大幅度減低排放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8293
3.到達里程碑之後:西雅圖溫室氣體減量的啟示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8248
4.航空業者不參與歐洲碳交易制度 環保人士批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7047
5.碳交易市場機制不完善 反而不利保護原生林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5537


心得:近年來,因為溫室效應日趨嚴重,科學家和人們開始注重許多環保上的問題。如何讓溫室氣體減量?成為大家都關心的事。因為科技和工業發展,人們常在某些狀況下,去嘗試新事物,或許在當下並不知道,對於自然環境造成的後果會如何,但一旦發現有不好的因素在,帶頭呼籲大眾的,總是科學家們。如果我們也能從生活中去發現那些東西,對於地球的保護也許能做的更確實......也說不定。溫室氣體與我們之間,一直是密不可分的,能落實的減少排放碳量,是非常重要的課題。

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

風力發電--綠色能源

我選的五篇報導,如下:


1.巴林將風力能源推向都市的未來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8241
2.各國改良風力發電 成長最快能源科技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8123
3.德澳合作 興建全澳最大風力發電場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7135
4.利澤發展風力發電 2008年招標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7010
5.墨西哥大力發展風力發電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6073


心得:因為工商業的發達、社會及經濟的進步和需要,我們過度使用火力、核能發電,帶來了各式各樣的汙染。以自然環境而言,本身就存在著「綠色能源」......風力、水力發電到了最近十五年來,才正式被大家重視。也許是我們開始想保護地球的心態吧!我想......自然中的煤、天然氣、石油等經歷了好幾百萬年才形成的「自然資源」,在快被用完的那一刻來臨之前,也會讓科學家們找到替代品,供人們使用吧!綠色能源......這個地球上,還有多少未被發掘的能源可以使用呢?懂得珍惜、懂得感恩和回報地球,或許才是現在的我...能做的事。

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

生質燃料--對於環境的保護

我挑了以下五篇報導:

1.巧克力生質柴油動力卡車從英國橫渡到西非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8605
2.英國第一座生質酒精廠開幕 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8528
3.2007國際回顧:潔淨能源的質疑之聲:生質燃料恐不環保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8470
4.綠色紐西蘭更環保 10年內停建火力發電廠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7353
5.讓高粱快速生長 美科學家為生質能找潛力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7253


這五篇中,大部分都是對於「生質能源」的發現和利用,做了好的印證。保護環境、永續經營地球的心態,或許將會對大自然有更進一步的認識。雖然現在還是有「生質燃料不環保?」的疑慮,但對於我們所生存的環境中,科學家的研究結果,仍有許多對人類和自然有貢獻的事。我想相信......未來我們的生活環境,將因為生質能源完善的利用,變的更美好。

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

氣候異常--大自然與我們

我摘錄的五篇報導,如下:

1.中國7月發生 8大罕見極端氣候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4985
2.全球氣候異常 新加坡出現7月雪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4912
3.美國東北部4月冰雨暴雪和狂風肆虐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1577
4.罕見冰雹強降雨襲擊福建 上萬災民被妥善安置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1225
5.美氣候反常 華府2007冬極熱極冷→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19533

中國因為各式各樣的極端氣候,人民苦不堪言--水、旱災的發生,更是有許多人喪失性命;全球氣候異常,歐洲多國氣溫升高到攝氏40度,熱浪造成多人死亡,英國則慘遭豪雨水災肆虐,現在連亞洲的新加坡都出現7月雪的反常天氣;罕見的大雨造成洪水、狂風襲捲美國東北部;因為大型冰雹和洪水,中國災民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;氣溫年年的變化,冷熱無分明的狀況越來越明顯了。


心得:該怎麼說呢...氣候異常的原因眾說紛紜,許多說法皆與我們人類有關。空氣中,二氧化碳量太多而造成溫室效應,或許也真的是造成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也說不定。電影「明天過後」中,主旨即說明了「大自然的反撲」有多麼可怕,然而,感受到我們越來越接近那個狀況、說不定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時,該如何面對、如何正確的運用各種方式來避免,就是現在的我們,最需要去思考的問題了。

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

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

地震與人們

我選的五篇報導(摘自環境資訊中心),如下:

1. 智利強震7.7 至少2死百傷--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8229
→安多法加斯大機場受損,電力、電話都暫時中斷,大白天街上都是飽受驚嚇的民眾,市區交通大亂,民眾忙著安撫嚇壞的小孩和老人家,學校暫時停課,學生全部撤離。

2. 祕魯強震規模上修為8 罹難人數增至500人--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5772
→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至少達500人,聯合國官員傳出的數字則是450人喪生,而有1500人受傷。哥倫比亞對沿岸港口採取了緊急的防海嘯措施,哥斯大黎加大量美國退休移民從海濱內撤,巴拿馬「國家民眾護衛系統」也進入待命狀態。3小時後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解除海嘯警報,11國沿海居民才相繼返家。

3. 6.6強震襲擊印尼北摩鹿加 海嘯警報發佈--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4779
→地震造成北蘇拉威西省首府萬鴉老市的居民恐慌異常,紛紛逃出屋外,不過暫時未有災情傳出

4. 薩爾瓦多西部連日來頻繁發生地震--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4095
→最強的一次震級為里氏5.1級,但暫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導。去年12月中旬至今年6月初,薩爾瓦多西部已發生強度不等地震1000多次,損毀房屋近3000座,導致6000多人無家可歸。

5. 印尼發生強烈地震 新馬有震感--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20254
→地震將當地數百棟建築物夷為平地,地震將電話和電線中斷,醫院傷員人滿為患,當局呼籲,提供醫藥和通訊設備方面的援助。西蘇門答臘還有幾名學童和至少一名老師,因他們的校舍震塌而遇難。


心得:除了自然地震釀成的災害外,受到地震影響而崩塌、毀壞的建築物,也是造成人們受傷、死亡的原因。因為站在各地災情對人們生活上的影響,我把角度放在「人」。好多人受傷或死亡、為了避難而無家可歸......這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平安的人而言,根本無法去想像、去體會。或許,在未來的某一天,我們也將面臨這些狀況,該如何應對,也是我們應去思考的......。